媒体剖析 :35岁已太大 ,60岁还是低龄,社会就业矛盾两难

时讯妹 时讯妹
213
2023-02-23
" 低龄老年人 " 确实不是一个生造的词汇。 人口学中,年龄在 60 到 69 岁的人,被认定为低龄老年人口。然而,这个词汇往往给人一种感受,仿佛要置老年人于一种赶鸭子上架的窘迫,又好像有人拿着大喇叭在催:才 60 岁,你还年轻,还可以创造价值,该继续工作,继续发挥余热。但在就业市场上,35 岁已经 " 太大了 ",早被企业市场设置了大龄门槛。如今60 岁又还是 " 红利期 ",荒诞感这不就来了?显得格外刺眼。确实,以当下人们

" 低龄老年人 " 确实不是一个生造的词汇。


 人口学中,年龄在 60 到 69 岁的人,被认定为低龄老年人口。然而,这个词汇往往给人一种感受,仿佛要置老年人于一种赶鸭子上架的窘迫,又好像有人拿着大喇叭在催:才 60 岁,你还年轻,还可以创造价值,该继续工作,继续发挥余热。


但在就业市场上,35 岁已经 " 太大了 ",早被企业市场设置了大龄门槛。如今60 岁又还是 " 红利期 ",荒诞感这不就来了?显得格外刺眼。


确实,以当下人们的平均寿命和健康水平来看,60 岁并不是一个孱弱的年纪,当然可以继续发光发热,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担当 " 红利 " 的名号。但反过来说,人们并不是为了成为经济学家口中的 " 红利 " 而劳作奔波,人们为的是生活,甚至为的是事业和理想。


QQ图片20230223103000.png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这 " 积极 " 两个字异常关键。


这意味着,人口老龄化不是一个被动应付的麻烦,而是国家现代化必然面对的课题。以此观之,老年人不是社会的负担,应被视为社会的财富;老年人也不是社会的拖累,而是可以活得精彩,能够继续实现人生价值的。


那么,所谓 " 银发红利 ",首先是为老年人创造红利。党代会报告还强调," 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报告通篇充满着对老年人的关爱,而贯穿其中的价值是非常清晰的,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是自己的目的,而不是别人的 " 红利 "。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中国已经告别 " 人口红利 " 许久。" 人口红利 " 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由此带来的劳动力充分供应。但在高质量发展时代,那种经济发展方式根深蒂固的 " 路径依赖 ",必须从思维深处破除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归根结底是促进社会的活力,促进人的活力,而绝非深入挖掘老年人的 " 劳动潜能 "。


我们不知道,白发人还能创造多大的 " 红利 ",但我们知道,如果真的想要他们创造更多红利,首先不要把他们当成 " 红利 ",而是该当成社会尽力支持、关心的对象。


无需媒体催促,许多老年人本身就有自立自强的想法。一篇报道显示,有 62.1% 的 60-65 岁低龄老人想再就业。这篇报道题为《超六成低龄老人有就业意愿,会与年轻人 " 抢饭碗 " 吗?》,但人们显然更想问:超六成低龄老人有就业意愿,可是他们就得了业吗?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便需要我们有着积极的 " 老龄观 "。


比如,为什么说 " 低龄老年人 " 是这个社会的财富?其实,他们是在这浮躁的社会里注入的一份沉淀。


一个社会需要急速的现代化,而内心里却一定要守住我们的传统。老年人便是我们社会活着的传统。


在互联网世界,方方面面的技术在迭代升级,年轻人需要寻找高效成长之路,以至于许多行业不再比拼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智慧。传统技艺无人继承,传统绝学得不到保护,许许多多凭着在岁月之中沉淀,在人厚重生命中展示底蕴的东西,随着现代工业文明、信息文明而被遗忘了。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就要看到所谓 " 老龄化 ",某种程度上也是被时代的 " 碎片化 "" 浮躁化 "" 浅显化 " 给 " 逼 " 出来的。


传统中国,人们常说 "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老年人才是经验和智慧的象征。今天呢,快速的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本应该为人类的自由和幸福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却往往使得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变得单向度化,人们的关注点被限制在了技术、消费和娱乐等方面,失去了对自由和真实的追求,而很多东西也不再追求岁月沉淀,人的生理与精力越来越难以跟上社会的节奏,人的社会寿命因此急剧缩减。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就绝对不是去深挖老年人的劳动潜能,榨干老年人的 " 红利 ",而是为老年人创造更多的服务和条件,去激发他们的生命沉淀,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还有可能走上社会舞台中央,获得鲜花和掌声,活得体面、有尊严,活出精彩的人生,被年轻人尊崇和追捧。



反观现实,职场中连 "35 岁以上 " 的人都快容不下了,又怎么容得下 " 低龄老年人 "?


他们中还有很多人,忍气吞声得到了一份别人挑剩下的工作,脏的累的收入少的,还是没有劳动保障的。


就在上周,一个 60 岁的某通快递分拣工,在凌晨三点五十分左右,因心脏骤停猝死在岗位上。当地人社局表示,60 周岁本身不属于劳动者范畴,如果没缴纳工伤保险,就不能认定为工伤。



微博截图


如果低龄老年人需要工作来赚取面包和尊严,那么即便催促他们去工作,他们得到的工作也可能只是 " 四面透风 ",带来的煎熬甚至多于庇护。


如果低龄老年人连再就业甚至择好业都谈不上,又怎么能指望他们在根本没有得到多少劳动机会的情况下,指望他们创造更多价值呢?


这不是将来的低龄老年人所想要的未来。低龄老年人 " 老有所为 " 的未来,不应该是六十多岁了还在和年轻人抢体力活的未来,也不应该是比拼谁更能吃苦更能熬才能获得工作的未来。


低龄老年人,或者说银发劳动者,本应该凭借自己的阅历、经验和人生智慧,在行业建设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社会舞台上拥有自己的固定观众。


他们为何远离了原本的行业,劳动力市场如何转向由技术技能型人才主导 …… 不谈怎么解决当下的矛盾,只谈未来可能的美好,显然有些急功近利了,甚至可以说是一种 " 画饼 "。


要想真正解决问题,首先要解决眼前愈演愈烈的年龄焦虑,乃至背后深层的年龄歧视。在这一点上,近几年部分省市公务员考试年龄上限放宽能起到一个非常好的示范效果。只有当人人不再为三十五岁 " 无可为 " 而焦虑之时,才有可能谈人人不再为六十岁 " 无可为 " 而焦虑。


要想真正让人人都走向 " 老有所为 " 的理想未来,首先要把人当成人而非红利,当成目的而非手段。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于震与他的6个孩子

时讯妹 时讯妹
2271
2022-05-12
单单说于震这个名字也许有不少人不太熟悉,但如果说到“抗战一哥”估计很多人会立马想到于震的面孔。于震作为国内著名的影视演员,拍摄抗日剧已经成为他的标配。 作为一个抗日神剧的专业户,他的收入也很可观,出演一集抗战剧就能将80万元人民币收入囊中,他这些年努力拍电影赚钱主要还是照顾家庭,因为他有五个孩子。 2007年在拍摄《骆驼祥子》这部影视剧中,于震与小自己13岁的辛月因戏生情,并于2012年结婚,妻子走入婚姻后,选择放弃自己的事业专心在家相夫教子,于震对她爱护有加一直扮演着暖男丈...
夜店姑娘性感打扮,说到底是因为谁?

夜店姑娘性感打扮,说到底是因为谁?

时讯妹 时讯妹
1424
2022-05-12
 国内的夜店很多,有酒吧、KTV以及桑拿洗浴场所。有夜店的地方必定有漂亮的姑娘,因为她们才是吸引顾客的最大招牌,否则夜店注定无法持久经营下去。  中国高档的夜店集中在特一线城市范围为主,上海是典型的夜店活跃区域。上海夜店为何高档却可以长期发展下来最直白的来说还是那里有钱的人较多,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许多的跨国集团和港口货物每天都会在这里交融,自然不缺少有钱的上流人士。而这些绅士般的金主们注定会成为夜店的常客。  夜店的姑娘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肤色不一汇聚不同的语...
贵州茅台集团多名高管在职期违纪违法

贵州茅台集团多名高管在职期违纪违法

时讯妹 时讯妹
993
2022-05-14
近日 ,贵州茅台集团董事长高卫东被调查并落马,其原因已经很明显,主要还是没有正确思想意识,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在高卫东落马前些日子,集团内多名高管被查,牵出不同程度的腐败主要还是思想松懈,工作不尽职懒散的工作态度。 反馈指出,茅台集团长期放松政治建设、思想建设,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有差距,修复政治生态任重道远。 并有“近亲繁殖”根深蒂固,“圈子文化”盘根错节,选人用人违规问题突出,机构重叠混乱、管理效率不高,基层党建工作薄弱。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监...

上海夜生活,传统经济增长

时讯妹 时讯妹
1210
2022-05-14
常言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讲得就是人们白天工作晚上需要休息的一种简单纯朴的生活习惯。但在大城市上海来说,很多人将这种生活习惯进行传统的升级,白天忙碌的工作下班后快乐的休闲,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更加融入年轻人的思想里。 夜上海焕发出丰富多彩的夜生活来赋予大众更多的娱乐方式,到处有商品琳琅满目的商场、有五花八门的美食还有纸醉金迷的夜店等,这种快乐的夜生活让上海人有更多的选择,选择多了人们的欲望也会加强,夜生活刺激了人民的消费指数增加了经济的增长。  据当地财经有关报道指出,20...
女孩洗澡忘关窗被男子看到,发生冲突

女孩洗澡忘关窗被男子看到,发生冲突

时讯妹 时讯妹
1722
2022-05-21
案例回顾:  家住武汉的谭某在自家阳台看到对面楼里一女孩在洗澡,春光大泄非常高心于是偷偷看了起来。  没过多久,洗澡的女孩发现有人偷看于是关上窗户。事后,女孩越想越气觉得吃亏,并告诉了客厅的男朋友余某。男朋友听后怒气值爆升,跑下楼找到谭某理论,谭某说她洗澡不关窗关我什么事情,再说我是无意看到的。余某要求谭某向女朋友道歉,谭某不从于是两人从舌战激发到肢体冲突,两人扭打在一起最后谭某由于个头小受伤严重,左眼被打肿嘴角流血,随后谭某报警。 警察赶到后问明了起因,将两人带至...
上海疫情反弹,网络传出再次封控

上海疫情反弹,网络传出再次封控

时讯妹 时讯妹
955
2022-06-03
6月1号,经过2个多月的艰苦奋战,上海终于迎来了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时刻,上海防疫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今后的重点是防范疫情反弹,持续巩固防疫成果,直至阳性感染者彻底的清零。随着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回归,不排除会偶发局部性的疫情反弹。如若出现反弹,上海会不会二次封城呢?据上海网友透露,1号全城解封后市民们大量外出转转,各地商铺也完成百分之七十的营业活动。包括上海地铁,公交及高铁航班等都推进营运,但在2日上海传来不好的消息。有人发现,在黄埔区某商场一带查出阳性二例,当区责令当即封锁商场,进行全员...
年度爆文